首页 > 早教 > 学前教案 > 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
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

来源:育教儿    阅读: 2.17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
Tip1: 理解孩子,避免火药味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
一位妈妈讲了个自己的故事。她有封紧急的邮件要发,而当她拿出笔记本电脑时,她的宝宝却在键盘上指指戳戳。妈妈急着要干活,而宝宝呢,对笔记本电脑很感兴趣。妈妈问:“你想工作是吗?”宝宝点点头。妈妈提出建议:“那我们是不是要按顺序来呢?我先工作,然后轮到你,好吗?”宝宝往后退了一步说:“我排队。”妈妈很快发完邮件,轮到宝宝了,她认真地“工作”着,“工作”完有模有样地合上电脑说:“吃饭!”事情顺利解决了。

这是个双赢的例子,妈妈尊重宝宝的好奇心,用理解来赢得她的合作。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,让她玩万一她不撒手一直玩下去呢?所以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这个例子表面的东西,而是幕后的功夫。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,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让孩子知道笔记本是工作的工具,而不是玩具。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,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引导的。

如果一开始妈妈只是着急,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摸,而孩子又很想摸,然后在制止的过程中孩子哭闹起来,妈妈自然觉得孩子不听话,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,妈妈便和孩子对立起来,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。

执行规则的过程,不该充满火药味,而应该贯穿着爱和理解,贯穿着对孩子的适当满足和引导。

有一天早上,小宝起床以后在走廊上飞奔。可能是头天晚上看了关于血管、血细胞的书,他说:“妈妈,我是红细胞,我现在在血管里流动。你要当什么细胞?”我当时特别想说,咱们别玩了,赶紧刷牙洗脸,还要上学呢!不过我看他玩得很投入,如果阻止他,他肯定不高兴,刷牙洗脸就肯定不能好好合作。于是我灵机一动,顺着他的思路说:“我现在是白细胞,白细胞已经刷了牙,洗了脸,等着红细胞来刷牙洗脸呢。”他一听,赶紧就过来刷牙洗脸了。那天早上,我顺顺利利地把“红细胞”同学送上了校车。所以说,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去理解孩子,被理解的孩子往往容易合作,这也有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,这两者可以互相促进。
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 第2张

Tip2: 坚持的是底线,灵活的是方式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 第3张
很多父母常常希望制定一条规则,然后就立竿见影,孩子马上遵守。可实际上,孩子的理解能力、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欠成熟,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。父母要做的,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遵守。

牙医建议父母在孩子刷牙后给他们用牙线,我们可以比较以下两种做法。

一种做法是,父母一开始就要求孩子:刷了牙以后必须用牙线,这是规则。然后每次刷完牙就给孩子用牙线,不管孩子乐意不乐意,坚决执行,因为“这是为了你好”!

另一种做法,是我用过的,我理解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习惯。他们一开始不喜欢用牙线,于是我和孩子们每天晚上玩“去看牙医”的游戏,我扮牙医,他们扮看牙医的病人,让我给他们用牙线。玩了好几个月,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了,后来慢慢就不需要玩游戏了,他们自己会要求:“妈妈,该用牙线了。”

另外,给孩子一定的选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。

在美国,小孩子坐车必须坐在儿童安全座椅里。这是个基本的安全原则,不管孩子乐不乐意,一定要坐。如果孩子不乐意坐,而父母强行把他们绑好,他们可能会哭一阵,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。我们可以换一种做法,给他们一些选择:“现在我们要开车了,请在安全座椅上坐好。你可以选是妈妈给你绑安全带,还是爸爸给你绑安全带。”等稍微大一些,还可以让他们自己绑,能够自己绑安全带是孩子们引以为豪的事。或者还可以说,“你可以选择,让妈妈先绑上面的安全带,还是先绑下面的安全带”。爸爸妈妈还可以想别的办法。总之,给他们一定的决定权,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愿能够被父母倾听并满足,他们就愿意遵守规则。

底线要坚持,这个底线是刷牙后必须用牙线,是坐车必须坐安全座椅,绑好安全带。但是,坚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,是死板地、粗暴地坚持,还是灵活地、用游戏的方式坚持,其中体现了我们做父母的“艺术”。

Tip3:启发孩子思考,从内心认同规则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 第4张
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规范,但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顺从的孩子。如果孩子一味顺从,而内心并不认可规则,那么这样的孩子一旦不顺从,就会变得很叛逆。所以我们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规则,并激发他们自己思考,“为什么我要这么做”,让孩子在思考中认同和执行规则。

遇到孩子抢玩具,如果我们说:“要友爱地和别人一起玩!不能抢玩具!”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做。可以换一种具体的说法:“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,你可以有礼貌地问别人,我可不可以玩你的玩具,然后要等别人给你;或者用你的玩具和别人交换,看别人愿不愿意。”这样的建议就很具体地教孩子应该怎么说话、怎么做,孩子也容易理解和执行。

还有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吃过多的零食,那么是不是只要从一开始就规定一天只能吃两块饼干、两颗糖,就解决问题了?

要解决这个问题,应该从多方入手。小孩子以具体思维为主,所以我们就多用些具体的办法,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。我向孩子介绍健康饮食的概念,给他看健康饮食的金字塔图,让他直观地看到,一天当中,人体需要多少米饭、面包、肉类、蔬菜和水果等。饼干、糖果在金字塔顶上,只需一点点。(过去三年,美国小学使用健康的“盘子”,即圆形图来代替金字塔图,传递的健康概念仍是相似的。)有了这样的概念和图表,跟孩子讲道理就比较容易:“糖果在金字塔尖上,只能吃一点儿哦。”孩子想起这个图,就比较能接受。

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,这是他们的特点。对孩子说“好好玩” “好好吃饭”,孩子没办法执行,对孩子说“照我说的做” “听妈妈的话”也只会让他们糊里糊涂地顺从。

Tip4:偶尔让步,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 第5张
规则定好了,是不是从今往后,就天天严格地按照这个规则执行呢?这里往往有两个极端。一个是父母架不住孩子的要求或者哭闹,无限让步,从而让孩子掌握了控制权。孩子从中学到的是:只要我哭闹,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。另一个是父母非常严格,一年365天都必须这么做,父母完全掌握了控制权。孩子从中学到的是:不管怎么样,我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决定权,我对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负责。

最理想的是,父母灵活执行规则,根据情况,尊重孩子的感受,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。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,父母对当前的情况做出说明并对他提出可行的要求。

在一次婚宴上,有个叔叔逗小男孩跟他“干杯”,顺手递给孩子一罐可乐。妈妈赶快阻拦,说可乐没营养,喝杏仁露吧!孩子坚持要喝,被妈妈一把夺走。孩子不干,妈妈面无表情地说不能由小孩乱来,啪地把杏仁露打开,倒一杯放到孩子面前说:“听话,喝这个。”这样做,是不是严格执行规则?

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个叔叔的做法是否合适,只讨论妈妈应该如何应对。这个妈妈就属于365天不分场合、不分时间严格执行规则的父母,孩子都没有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。这样容易造成,在没有妈妈监督时,孩子可能会尽情地喝个够。我有个朋友严格限制女儿吃糖,结果万圣节过后的一天,她发现女儿在枕头底下藏了好多万圣节要来的巧克力。

当然也有父母担心:我今天破了这个例,孩子会不会上瘾?以后他会不会不再遵守规则?我的体会是,如果尊重孩子的想法,给他一定的决定权,并且对他有适当的要求,这些顾虑都没有必要。

首先是前期工作。这个妈妈有没有坚持给孩子介绍健康饮食的概念?如果这个孩子像我家的孩子,经常受到妈妈有关食物金字塔的“洗脑”,当妈妈问他是否想喝点儿时,也许孩子自己会说:可乐不是健康饮品,我不喝。问题就解决了。如果孩子答想喝,那么,妈妈要尊重他的想法,但要讲清楚:“可乐不是健康的饮品,里面有很多糖分,糖分在金字塔顶端,我们的身体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了。我们本来不能喝,不过今天是很特别的日子,阿姨结婚,我们能喝一点点。妈妈给你倒一点儿,你喝几口,好吗?”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妈妈也尊重他的想法,并说明了理由和要求,这样孩子往往能够接受妈妈的要求。倾听孩子的想法,理解他的感受,并且偶尔满足他的一些小要求,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和界限,当他的一些要求不被满足时也能通情达理。如果我们365天严格执行规则,从不例外,丝毫不理会孩子的想法,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,妈妈总是不满足他的要求,这样他的情绪和父母是对立的,即使遵守了规则也不能内化,容易叛逆。

Tip5: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
想让孩子遵守规则,那这个关系一定要先建立好! 第6张
照顾孩子,给他们有规律的生活,他们才有安全感,生活的运转也才能顺利。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生活是随意的,吃饭没有规律,睡觉没有规律,那么这种不规律的作息往往影响孩子的心情,导致有时候不愿配合,就会发生父母觉得该吃饭的时候孩子拒绝吃饭,父母觉得该睡觉的时候孩子不睡觉的情况。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,想一出是一出,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有“新规则”。这样制定的规则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,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。

规则不能有随意性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,这样的规则是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建立的,而不是说父母能容忍就可以,父母不能容忍的时候就不可以。现实生活中,有时候宝宝打妈妈的脸,赶上妈妈心情好,就容忍,说不定还夸他打得好;赶上心情不好就制止,说不定还会打回去。这样,孩子就很难判断,“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”。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,要注意根据事情的性质,而不是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。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,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,无法理解规则的界限。

执行规则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父母整合一些方法和技巧,融会贯通,但要做到,不容易。

从一开始,我们就要告诉孩子,我们不是你的对立面,我们和你在一起,理解你,帮助你,引导你,逐步让你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为自己的生活负责。只有这样,规则才有意义。


教育资讯
故事绘本
胎教知识
行为心理
智力发展
学前教案
幼儿园教育
亲子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