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宝宝护理 > 宝宝呵护 > 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

来源:育教儿    阅读: 1.07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我们家孩子从小就特别注意卫生,天天洗好多次手,家里每天用消毒水拖地,宠物也不让养,也不怎样让别人来我们家,怎么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更容易生病呢?

我们家孩子从小就特别注意卫生,天天洗好多次手,家里每天用消毒水拖地,宠物也不让养,也不怎样让别人来我们家,怎么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更容易生病呢?

我家附近有一对夫妻,他们白天到医院做保洁,傍晚到我们小区来收垃圾,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是4岁和6岁,这两个孩子经常在傍晚时分帮父母做一些工作,长年累月在垃圾堆旁玩耍,父母也没有多少时间照顾他们,但是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反而长得挺健康的呢?

两个家庭卫生条件差别那么大。为什么精心养育的孩子那么容易生病,而没怎么注意卫生的孩子反而很少生病呢?

难道孩子‘脏’一点养真的更健康吗?在国外的父母当中持这种观点的还真不少。经常会看到一些照片,孩子坐在泥地玩得全身都湿透了。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妈妈开始着急了,孩子吃到脏东西怎么办呢?拉肚子生病了怎么办呢?

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

重庆0-24个月婴儿食物过敏发病率,短短十年间增长了1倍。

上海2002年-2010年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发病率10年间增长了10倍。

1990年-2010年我国城市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10年增长了3倍。

卫生假说

究其原因,在各种解释中最流行的是卫生假说:这是1989年由英国科学家Strachan提出,大意是:

因为我们把这个世界打扫得太过干净了,结果导致孩子在发育早期接触传染病病原体、共生微生物和寄生虫太少,以至于他们的免疫系统缺乏训练,因而日后容易反应过度,伤及自身。

简而言之,太干净,免疫弱,易生病。

这些干净习惯要不得

过度洗手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 第2张

英国科学家随访了埃文地区1991-1992年出生的1.4万余名儿童,他们发现那些过度讲究卫生,每天洗手五遍以上的孩子,其哮喘的发病率比那些‘脏’一点的孩子高出五倍以上。

我想强调适当的洁手对预防传染病很重要。但是如果过度了,特别是滥用了含有过多消毒成分的,如三氯卡班类的洗手液可能就弊大于利了。

过度清洁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 第3张

很多妈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只遵循一个原则,那就是扫除一切、杀灭一切。事实上,这种清洁方式是不可取的,因为杀灭的不仅仅是有害的细菌,好的细菌也杀灭了。

今天的科学研究给打扫卫生带来新的定义,‘干净’并不是要把有害的细菌都赶尽杀绝,即使是坏的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所有,比如是帮助我们训练一下免疫系统。

如何调整生活方式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 第4张

其实我们所说的“脏”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“脏”,而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增加我们身体菌群的多样性,增加我们身体里有益细菌的数量,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
走进大自然

我们要带孩子走进大自然,接触土壤、牲畜。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惊人,与它们多接触对孩子多样性微生物的建立有极大的意义。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 第5张

保证饮食多样化

另外,全家人都要保证饮食多样化,荤素搭配合理,这样更有利于全部家庭成员的肠道微生物多样化,更能避免食物过敏。

是不是“脏”一点的孩子更加健康? 第6张

特别提醒的是,早一点让孩子用手抓取食物,即使孩子偶尔用手抓取掉在地上的食物也应该接受,因为抓食物不仅可以增加进食的乐趣,另一方面还可以多进食一些微生物。

不是所有的脏,我们都欢迎

虽然我们提倡“脏”养孩子,但不是所有的脏我们都欢迎的。

杜绝孩子吃到腐烂腐败的食物

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大量有害的微生物和毒素,就有可能导致孩子肠道感染.

而严重的肠道感染会让肠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,并让肠道微生物发生巨大的变化,而且负面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。

坚决拒绝二手烟或三手烟

因为二手烟或三手烟创造的环境充满这化学物质,会毒害孩子,影响他们的健康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算孩子的共生微生物足够强大也发挥不了作用。

不要频繁往医院跑

当孩子发烧、咳嗽时,应尽可能居家观察,特别是当孩子状态良好,要耐心等待孩子自愈,不要频繁往医院跑。

生病是孩子一生学习的功课,我们应该给孩子免疫系统实战演习的机会,过多的干预,反而削弱了孩子的体质。

我很喜欢英国诗人John Donne的一首诗: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!

这句话放在人类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,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岛,我们都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。

我们身体里住着一百万亿个细菌,理解了我们和这一百万亿个细菌之间的关系,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“不干不净,娃儿没病。”

宝宝呵护
生活护理
急救措施
体检免疫
母婴资讯